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已接近尾声。站在这个承载着成长与感动的节点回首,关于喀什这片土地的每一份经历与回忆都令人难忘——广袤无垠的边疆热土、淳朴热情的各族同胞、并肩奋斗的同事战友,这段在使命召唤下砥砺前行的岁月,都将成为我往后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篇章。

“去年五月,我心怀期待与责任来到新疆,在喀地一院的每天我都深刻体会到,援疆不仅是技术的支援,更是理念的革新。”援疆专家、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妇科主任牛刚的此番感悟,既源于临床实践中的一次次生死博弈,也来自与边疆医疗同仁携手共进的日常点滴,更重要的是感悟中其为边疆女性健康撑起一片蓝天的美好愿景。
援疆的这一年来,牛刚携手喀地一院医生完成了众多高难度手术,创造了诸多喀什地区乃至南疆的“首例”。同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硕果。
技术突破 守护生命尊严
初到喀地一院,牛刚便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33岁的木女士宫颈肌瘤已发展至35×30×25厘米,比篮球还大一圈。且子宫肌瘤已逐渐压迫输尿管,随时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
“患者肌瘤的位置比较特殊,周围血管丰富,且要求保留子宫,我们在反复评估后,决定尽可能为患者保宫。”牛刚说。历经两个半小时的奋战,成功为木女士卸下四年的“包袱”,同时实现了木女士的愿望——保宫。

“这是我来到喀地一院的第一台手术,作为妇科医生,尽最大努力呵护每一位女性患者的健康是我的职责。”牛刚道,他想把更多的技术带到喀什,让当地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治疗。
牛刚不断把常规手术和微创手术做精,保证手术精准化、微创化;同时引进国产机器人进行辅助手术,拓宽喀地一院机器人手术种类,着力解决喀什地区重大疑难杂病诊治问题。
在不断增强喀地一院医疗技术水平、造福喀什当地患者的同时,牛刚通过“广东名医进疆工程”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副院长沈慧敏,带领喀地一院妇科团队,完成两例在国产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子宫广泛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这是南疆首次利用国产机器人实施宫颈癌手术,标志着喀地一院宫颈癌手术迈入“机器人手术”新时代。
人才培养 激活内生动力
牛刚意识到,一个医生即使再优秀,能够做的手术也是有限的,因此援疆的核心在于“授人以渔”。作为粤喀两地交流交往的桥梁,在日常工作中,牛刚通过“理论授课+实操训练+病例研讨”三维培养模式,毫无保留地把广东的先进诊疗理念和前沿技术,传授给本地团队。
启动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带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精细的培训计划。牛刚通过具体病例,从疾病诊断、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处理等多个方面,手把手指导本地团队制定科学的临床诊疗决策。

喀地一院妇科主任医师张淑萍和妇科主任医师布海力且木·阿西木,在腹腔镜宫颈环扎术、腹腔镜剖宫产疤痕妊娠清除术及腹腔镜下巨大宫颈肌瘤剔除等手术技巧方面得到了牛刚的亲传。现在,她们已经能够自如流畅地运用这些技术,在日常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科室骨干力量。
“感谢牛刚主任的倾囊相授,让我的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布海力且木·阿西木说,目前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宫腔镜手术、妇科微创手术和单孔及多孔腹腔镜手术。
公益行动 助力向好发展
一天清晨,牛刚突然接到值班医生电话说外科有一位年轻的患者需要紧急处理。牛刚一边快速赶往手术室,一边通过电话初步了解患者情况,进入手术室后,牛刚发现患者的子宫竟已“破溃”——宫腔积脓自发破裂、裂口不规则且周围脓肿严重。
“保宫还是切宫?”这是现场摆在牛刚面前的难题,面对仅15岁的患者小帕,牛刚决定为小帕保住子宫。
手术台上,时间仿佛停滞下来,一针一线的缝合都代表着希望与新生的铸就。历经三个小时,破裂的子宫终于被成功缝合。这次手术不仅保住了她的子宫,挽救了她的生命,给予了她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为什么15岁的女孩会有这种程度的炎症?这引起了牛刚的注意,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将所有相似病情的患者放在一起研究,总结病因。
牛刚表示:“由于大部分患者健康意识薄弱,常常小病扛、大病拖,往往来到医院时,病程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不仅加重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治疗难度。”

面对上述问题,牛刚决定带着团队走出去,让健康知识在基层生根——赴基层卫生院讲课,为基层医务人员传经送宝,尽力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更多合格的妇科医师;积极开展各种义诊活动,为女性患者带去健康宣教讲座;详细讲解女性常见病及治疗方法,嘱咐大家要关注自身健康,有病要及时就医;录制科普视频,普及卫生医疗知识,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
学科建设 筑牢健康根基
医学无止境,勤学时更新。牛刚知道,保持学习和科学研究是年轻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为加强喀地一院妇科临床实力及学科建设,规范妇科肿瘤诊治,提高喀地一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牛刚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何勉到喀地一院开展专家工作室系列活动,通过“手术直播+现场教学”,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可复制的临床经验,并选派两名年轻医生赴后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深造,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持续活力。
通过一年的努力,牛刚让更多本地年轻医生在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手术技能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培养了一支属于喀地一院自己的医疗团队。
除此之外,牛刚还将科研工作纳入科室发展重点,每周组织大家线上参加后方医院的科研讲座,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理念和技术的掌握,并积极协助年轻医生申报科研课题,希望能在科研方面取得更多突破,为妇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在牛刚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共同努力,喀地一院妇科医生成功发表核心期刊文章一篇,成为科室科研榜样,激发更多医护人员参与科研的热情。
在喀什噶尔河畔,牛刚书写下一段医者时光。“医疗援疆不仅是将先进技术带到新疆,更重要的是带来发展的理念和信心,我们的靠近不仅仅局限在地理的距离,更有心灵的距离。”牛刚说,当患者康复后拉着他的手说“广东医生,牛!”时,他就切身体会到了援疆的意义。
从珠江之畔奔赴天山脚下,这份跨越万水千山的深厚情谊,如同不朽的丰碑,深深镌刻在边疆广袤的大地之上。在未来悠悠岁月里,牛刚将秉持初心,竭尽全力为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一名医疗援疆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这片热土上续写奉献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