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广东省柔性援疆队成员苏妤来到喀地一院老年综合科报到。踏上喀什这片热土,她有重回新疆故土的亲切,也有面对新环境新要求的忐忑,更有到岗即履职、履职必尽责的决心。半年来,在医院的关心支持下,在本地同事的大力帮助下,苏妤抓紧时间投入工作,努力多干一些、干好一点,以实际行动为广东援疆品牌增光添彩。

科研领航,助力学科发展
老年患者往往是多种基础疾病叠加,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

初到科室时,苏妤主任发现科室尚未开展多学科会诊(MDT),意识到此处亟待改进。凭借在后方医院积累的经验,在李振华主任支持下,她积极推动多学科会诊制度的建立,加强科室培训,并协调相关科室资源,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服务。

2024年12月,科室接收了一名77岁患有重症肺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和高血压3级(极高危)的重症患者。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她迅速协助科室组织呼吸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营养科和临床药剂科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最终顺利出院。

此外,作为项目负责人,苏妤主任协助科室申报了一项新技术新项目和一项实用型专利,为科室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此外她还通过抓规范诊疗、抓队伍培养、抓成果培育和抓质量管理,使科室的床位使用率提高了5%,患者满意度达到100%。
远程会诊,延伸医疗服务
喀什地区地广人稀,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远程会诊的意义在这里显得尤为突出。
2024年10月,叶城县人民医院申请疑难病例远程会诊。患者是一名70多岁的男性,血压持续居高不下,当地医院难以明确病因,不能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和检查结果,苏妤主任最终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给出了规范的治疗建议。两周后随访,患者血压控制理想。
“我的血压这么快稳定下来,要感谢医生、感谢广东援疆,让我在家门口就看上了专家号。”患者的感谢让苏妤主任深受感动,基层医疗工作者付出的努力,在这一刻有了具象化体现。她更加理解扎实开展好远程医疗的重要性和意义,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远程会诊规范为后续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
倾心教学,传递人文关怀
一声“援疆专家”,她感受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是在有限时间里多干多交流的工作初衷。

日常工作中,苏妤主任注重带教低年资医生及规培生,通过集体查房、病例讨论和实践操作培训,帮助年轻医师快速成长。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开展轮流小课堂,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日常生活中,苏妤主任关心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她考虑到值班同志辛苦,每日为她们带早餐,常常会带些零食和水果到科室给大家分享。这一小小的举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她与同志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主动与本地同事学习简单的维吾尔语,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还营造了温馨的工作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苏妤主任的无私奉献和卓越贡献,深深感动了科室每一个人。
“苏妤主任还在科室精心设立图书角,涵盖老年病学、护理、康复等多领域的丰富医学书籍与健康读物。图书角的设立,极大地提升了科室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本地同事说,“短短半年,科室却处处都藏着她的身影,苏妤主任在医疗、科研、服务等多方面带来显著提升,有机会希望能够再次邀请她来到喀地一院。”
精进医术,情暖边疆患者
援疆期间,苏妤主任积极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红棉讲堂会议及各相关专业学术培训等活动。




在“全国高血压日”和重阳节期间,她积极参与喀地一院和喀什地区福利院的义诊活动,为老年患者送去关爱和健康科普。重阳节当天,她还为科室的老年病人送上了爱心蛋糕,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从通过培训考核获得“老年综合评估(师资)资质”到代表援疆医疗队在广东卫视发声,从取得GCP认证到当选喀什地区老年病专委会委员,这半年苏妤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实现业务能力跨越式提升。

在喀地一院,苏妤主任深刻感受到医院对援疆队员的关心,也深切感受到老年综合科浓浓的团结同心氛围,同事们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苏妤主任说:“我不小心崴脚后,李振华主任亲自送我去拍片,还准备了绷带和药物,热依拉副主任开车接送我上下班;刚来时,宿舍被子厚,布玛冉木护士长特意为我准备了一条毛毯;因干燥流鼻血时,师妹拜热旦木为我冲上一杯菊花茶;重感冒时,同事阿孜古力送来药品;周末,医护姐妹们带我去品尝新疆特色美食,感受本地文化……”。
这些点滴让她深深体会到,援疆不仅是医疗技术的支援,更是心与心的交融。她说:“我出生在新疆,这里是我的故乡,有我解不开的缘,若有机会,我愿再赴喀什,再来援疆,再做喀地一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