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新闻 > 正文

致敬丨陈诗华:援疆天使照顾周 跨越山河的护理温度

文章时间:2025/04/10 13:01:12 来源:

使命在肩 初心如磐

图片17.png

“一次援疆,终生援疆,身为一名护理援疆人,我深知援疆的责任和意义,同时也为这次援疆之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陈诗华护士长说。2024年9月,面对家中“三重挑战”——青春期的大宝、刚入学的二宝和年迈的老人,身为党员的陈诗华毅然在援疆报名表上签下名字。“组织需要时,我必须站出来。”这句朴素的誓言,成为她跨越万里、扎根喀什的信仰力量。

专业筑基 创新赋能

在喀地一院胃肠外科,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陈诗华将广东先进的护理理念与边疆实际深度融合。她带领团队设立加速康复宣教展板、早期下床地标、引入六分钟步行试验量化管理,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率显著提升。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陈诗华还创新管道二次固定法,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率。她设计的肺康复操在病区间推广,让患者呼吸更顺畅。面对肠梗阻等腹痛腹胀高发难题,她大胆引进吴茱萸加粗盐热熨技术,24小时内排便排气率达100%,该项目荣获“2024年度援疆医疗技术创新奖”,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添了护理新路径。

以心换心 情暖边疆

在技术攻坚的同时,陈诗华用温情搭建民族团结的桥梁。她随身携带维汉双语便签,一字一句叩开患者心门。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为93岁直肠癌术后并发肠瘘的古奶奶组织了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MDT,制定出12维度护理方案,每两小时翻身拍背,她亲手喂食,让BMI仅14.5的老人重获生机。

面对腹围达102厘米的维吾尔族转业军官,她彻夜驻守病房,用中医热熨技术创造腹围缩减20厘米的奇迹。

她还注重患者家属感受,亲切地与家属交流。当患者颤抖着写下“援疆天使照顾周,精心护理暖人心”时,她真切感受到“护理的温度”早已超越语言界限。

授人以渔 薪火相传

图片24.png

图片25.png

图片26.png

“援疆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陈诗华利用“1+2”导师制,培养专科护士团队,优化7项工作制度,组织培训230人次,牵头多学科护理会诊,将标准化流程刻入科室基因。她与本地同事并肩作战的身影,成为病房里最动人的风景。陈诗华从参与院级竞赛到基层医院指导、义诊,从医护一体化查房到肠造口定位工作坊,每一项创新都凝结着粤新两地的智慧碰撞。

山河为证 大爱无疆

半年援疆路,陈诗华带领团队将患者满意度提升至新高度,多次收到患者的表扬及感谢信,那句“跨越山河的护理温度”成为最珍贵的勋章。她说:“这里的山教会我坚韧,这里的水滋养我情怀,这里的人让我懂得何为生命相托。”如今,“加速康复地标”仍在指引患者前行,“双语便签”仍在传递温暖,而她播撒的护理火种,正在南疆大地开出民族团结之花。

图片

图片28.png

从珠江之畔到昆仑山下,陈诗华用共产党员的赤诚、医者的仁心、母亲的细腻,书写着新时代护理援疆人的答卷。正如她所言:“援疆是使命与情怀的交响,是技术与人心的共鸣。”这段征程虽将暂告段落,但交流的桥梁不会因援疆结束而终止。今后,她将继续与喀地一院保持紧密的联系,双向奔赴,共同见证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见证那些被温暖的生命、被点燃的希望、被传承的理念,如胡杨般深深扎根,见证粤新两地情谊地久天长。

上一条:致敬丨林小婵:千里援疆践初心 别样年华别样情

下一条:致敬丨林智:以仁心仁术守护边疆健康,用责任担当书写援疆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