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随心翻作浪,新冠肆虐已是强弩之末。陌上花开了,在援疆集结号角声中,我带着“老西藏精神”,从“扎西德勒”到“亚克西”,喀什,缱绻一季烟火,黑茶、圆馕,遐想而又无法解读的地方,缓缓行。

最好的生活,能讲究,也能将就。到达喀地一院宿舍,“到家了,好好休息吧”,心里便是一个妩媚的春天,家是温馨的港湾。我的室友--陆立,回国的访问学者,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温文尔雅,不乏谦逊,一口一个“老大哥、吴老师”。“宣父犹能畏后生”,惬意的搭档,看来到老来,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但也能沾点学者的仙气味了。
初来咋到,整理内务。我发了张微信图片,附言:春水煎茶,琉璃盛烟,生活气息出来啰。马上,党政办工作人员立马知道:烟民缺火,不一会打火机就送上来了,周全细致,切身感受到了喀地一院的温暖。
眼中的喀什
三月的喀什,正是沙尘暴季节。弥漫在天空中的尘埃,四处游荡。要不了多久,门窗上、书桌上、茶几上就成了它们惬意的歇息场所。才来的一两天,我还不时拂拭,现在投降,对付不了它们的勤快。借隔离学习休息的机会,在宿舍放眼望去,笼罩在轻舞飞扬的沙尘世间,黄不溜秋的一排,散落着几个啃着羊排闲荡的维吾尔族汉子,就是一幅风尘仆仆,苍茫云海间的图案啊。而小时候故居的轮廓便也活灵活现的在我记忆中跳动。援疆的艰辛,让我的心渐渐沉淀起来。同时,作为中组部工程,组团式医疗援疆的队员,我们是习主席派来的“艾斯卡尔”,又豁然开朗了。这几日的工作,以会议为主,首先是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听大伙发言都信心爆棚,广阔天地,想有一番作为,援疆团队,力量源泉。
抵喀首"战"
援疆专家信息传播灵,喀地一院医生很快联系上我,发来病人图片:足底黑色素瘤。接着冯医生微信:吴主任,麻烦您看一下这个病例,患者53岁,发现右足跟出现黑点包块并破溃,住院后做了清创植皮,考虑是黑色素瘤,病检考虑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还没出来。伤口已经感染,植皮坏死了。等您做,我们搞不了,您什么时候能出门?回复: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注意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以扩大切除,皮瓣修复创面辅淋巴结清扫。先完善检查。请示林院长,隔离期过后手术。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首战用我,新媳妇该露面了。
看,喀什的巴达木花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