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我院在门诊12楼召开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2024年总结大会暨第二届伦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疏附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副院长李黎,党委委员、副院长裴晓黎,党委委员、副院长田序伟及伦理委员会全体委员、伦理办公室、机构办公室等相关人员出席会议。会议由裴晓黎副院长主持。

会议初始,原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力木·克热木进行了2024年度伦理工作总结报告。该报告全面且深入地回顾伦理委员会在2024年的总体运行管理、伦理审查及培训工作,详细列举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
随后,裴晓黎副院长宣读了医院正式发布的《关于调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组织架构(第二届)的通知》。她介绍,新一届伦理委员会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为核心,依据审查项目类别和工作范畴,设立了四个审查专家委员会,分别是科技伦理审查专家委员会、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专委会、干细胞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专委会以及遗传与生殖医学伦理审查专委会。
本届伦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调整,严格遵循了《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国卫科教发〔2023〕4号)、《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国科发监〔2023〕167号)、《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版)以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监督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试行)》(2023年第9号通告)等法规要求。在委员选拔过程中,历经推荐、投票、院党委会审议等多个环节,确保了委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一系列举措旨在全面保障我院各类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工作能够遵循伦理原则,合理合规、顺利有序地开展。

紧接着,李黎副院长以新一届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身份,庄重地为各伦理审查专委会主任委员颁发聘书。各伦理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也分别向其专委会成员颁发聘书。在此庄严时刻,新一届伦理委员会全体委员共同签署了《委员履职承诺书》《伦理委员会保密协议》及《利益冲突声明》,以此彰显他们坚守伦理、恪尽职守的决心。
作为新一届伦理委员会的代表,科技伦理审查专委会主任委员田序伟副院长及干细胞临床研究审查专委会外聘委员孙健教授先后表态发言。他们坚定地表示,将始终坚守伦理底线,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勇于担当责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对新兴科技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他们承诺,将以公开透明、独立自主、专业严谨的态度,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坦然接受社会各界的质询与监督,携手共创一个尊重生命、崇尚伦理的科研生态环境,为推动科技伦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李黎副院长对2025年的伦理工作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部署。她强调,2025年将致力于伦理委员会的质量提升,确保新的伦理组织架构得以全面实施,各专业委员会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深化审查内涵。同时,她呼吁加强伦理委员队伍的建设,以更好地应对科技前沿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伦理办公室则需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家对干细胞临床研究伦理的法规要求,深入研读相关政策,引领委员们共同进步。
为确保新一届伦理委员会委员能够迅速适应并胜任工作,李黎副院长面向与会委员开展“伦理委员会组织运行与管理工作”的岗前培训。她从国家层面出发,深入阐述伦理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要求,详细讲解委员们需遵守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并结合自身丰富的审查经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了伦理审查的技巧、要点及注意事项。
在总结发言中,李黎副院长再次强调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她指出,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不可或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对于维护科技创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医务工作者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同时,必须坚守科技伦理的底线。科技既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而伦理委员会则是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对人类影响的“守门人”,是各项伦理、法律规范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新一届委员,李黎副院长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要坚守伦理底线,强化责任意识。伦理审查绝非儿戏,它关乎人的尊严、社会的信任和未来的走向。委员们必须以法规准则为基准,严格把关每一份项目方案,确保研究设计科学规范、风险管控得当、受试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二是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委员们要持续学习前沿知识,拓宽自学领域,以多维视角审视和应对复杂的伦理问题。三是要积极推动伦理教育,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培训、案例研讨、公众科普等多种形式,将伦理意识融入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日常实践中,让伦理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
